close

錐麓古道 (1).jpg

錐麓古道,位於花蓮縣立霧溪北岸,三角錐山的山腹間,海沷765公尺,為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最早期是大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要道。1914年日治初期,台灣總督府派軍隊與警察,攻陷太魯閣族各部落,太魯閣族人被迫開始接受日本統治。1914年8月太魯閣戰役結束後,為治理太魯閣族,強力鞏固駐防,花蓮港廳隨即著手修建從新城到塔比多(天祥)的新城內太魯閣道路,其中橫越錐麓斷崖的路段,即是今日的錐麓古道。古道上沿途可見到紀念碑 觀音石雕 駐在所遺址,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

錐麓古道 (2).jpg

早餐後,離開康橋大飯店,來到中橫公路燕子口。

錐麓古道 (3).jpg

右下橋樑為燕子口吊橋,左上橫跨溪谷上方的黃色橋樑即是巴達岡一號橋。

錐麓古道 (4).jpg

每次來中橫只能遠眺燕子口吊橋,從不敢想像要去爬錐麓古道,因為聽說路途遠又難爬!(全程10.3公里)

這次敢鼓起勇氣報名,就是因為只開放至斷崖駐在所(3.1公里處)就要回頭。

這扇門隔絕凡塵與仙境,現在仙境之門終於開啟,我們要來去探訪仙境了!

錐麓古道入園相關規定:

入園時間:7:00~10:00。

入園人數:平日96人,例假日156人。

需向太管處入園申請:http://npm.cpami.gov.tw/、警政署入山申請,https://nv2.npa.gov.tw/NM103-604Client/。

PS:入園門票及導覽解說員需另外付費。入園申請專線:03-8621576 。

錐麓古道 (5).jpg

跟著導覽解說老師腳步,踏上燕子口吊橋。心情興奮又擔心,怕自己腳力不OK!

錐麓古道 (6).jpg

站在燕子口吊橋上眺望中橫公路,視線更開闊!

錐麓古道 (7).jpg

大魯閣峽谷更壯觀!

錐麓古道 (8).jpg

左上是錐麓古道入口管制站,右上是燕子口隧道。

錐麓古道 (9).jpg

吊橋過完,開始爬階梯。最近花蓮一直下雨,步道很濕滑,大家小心行走!

錐麓古道 (10).jpg

錐麓古道 (11).jpg

正在拍指標,我們的歌后忽然來入鏡。

錐麓古道 (12).jpg

開始一連串的爬升

錐麓古道 (13).jpg

錐麓古道,以前登山客大都由慈母橋端走至燕子口吊橋出步道,全長10.3公里。

現在步道在斷崖駐在所(3.1公里處)後,崩坍嚴重,只能由燕子口吊橋東進東出。

錐麓古道 (14).jpg

此段需借助繩索前行

錐麓古道 (15).jpg

錐麓古道 (17).jpg

錐麓古道 (20).jpg

1K處,視野開闊。

 

 

錐麓古道 (22).jpg

這裡以前是巴達岡部落所在地,日治時期曾設有警察駐在所...等。

錐麓古道 (24).jpg

 

錐麓古道 (23).jpg

如今只剩駐在所門柱供人憑弔

 

 

 

 

錐麓古道 (26).jpg

往日熱鬧盛況,只成追憶!

 

 

 

 

 

錐麓古道 (32).jpg

巴達岡二號橋

錐麓古道 (33).jpg

俯瞰巴達岡溪,在極深的峽谷中,有點可怕!

 

錐麓古道 (35).jpg

壯觀雄偉山稜線

錐麓古道 (36).jpg

整個步道就是一路爬升

錐麓古道 (37).jpg

看不到前方盡頭

 

 

錐麓古道 (40).jpg

轉個彎又需小心前行

錐麓古道 (41).jpg

一號隧道前右側山壁一位ET矗立在那裡(最右側第二顆岩石)

錐麓古道 (42).jpg

隧道過去為錐麓1號棧橋

 

 

錐麓古道 (45).jpg

山壁開始出現鋼纜繩

錐麓古道 (46).jpg

雄偉高聳的太魯閣七雄,導覽解說老師說塔山是其中之一,還有我們正在走的三角錐山也是。

錐麓古道 (47).jpg

錐麓古道 (48).jpg

堅硬的大理岩層

錐麓古道 (49).jpg

進入錐麓斷崖,太管處立了警告看板。

錐麓古道 (49-1).jpg

三角錐山海拔2,607公尺,聽說非常難爬。而錐麓斷崖,就位於其山腹間,垂直山壁,落差高達750~780公尺之間,是錐麓古道上最精華的一段。

錐麓古道 (50).jpg

錐麓斷崖,全長約500公尺,原路徑只有30公分,僅容得下並立的雙腳,沒有欄杆沒有鋼纜繩,通過時肯定皮皮挫!

1917年日本人強徵原住民壯丁,將小徑拓寬至1.5公尺,以便通行或載運火砲;壯丁們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頂垂懸而下,以鑿洞埋設炸藥,可見當年開鑿之艱辛危險!

PS:現在看到的錐麓古道,是民國93年以後太管處重新修復的樣貌。

錐麓古道 (51).jpg

斷崖下中橫公路汽車如玩具般渺小,前方隧道應該是靳珩隧道吧!我確定不是燕子口隧道。

對面斷崖即是福磯斷崖,隔著立霧溪與錐麓斷崖對峙,長約1.2公里,高約600公尺,高聳壯麗!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

 

錐麓古道 (52).jpg

山壁間長出美麗森氏菊,緩和一路緊繃的神經。

錐麓古道 (53).jpg

美麗的紫色花兒,看起來好像彎龍骨。

錐麓古道 (54).jpg

像鈴鐺的玉山沙蔘

錐麓古道 (55).jpg

錐麓古道 (56).jpg

斷崖上有些路段因地質關係,沒有建立欄杆,導覽解說員一直叫大家靠山壁行走,抓緊鋼纜繩!

錐麓古道 (57).jpg

為了拍照,必須頻往斷崖下觀望,真的好可怕!

錐麓古道 (58).jpg

進入第二隧道,暫時有種安全感!

 

錐麓古道 (59).jpg

隧道內有座觀音石雕,日本人請人拿來安座在此,是為了心靈得到寄託或保平安吧!

 

錐麓古道 (1).jpg

這一段走的驚心動魄!去程身體靠山壁,還好;但回程時身體近斷崖,令人膽戰心驚!

有同學老公說本來已經克服的懼高症,來的這裡全破功!

導覽解說老師說如果要休息時必須面向斷崖,背包靠向山壁,因為曾經有人走回頭路時,與休息的人背包相撞,而跌落崖下,令人不勝唏噓!

錐麓古道 (64).jpg

與錐麓隔溪對峙的是福磯斷崖,兩斷崖相距僅有20多公尺,是立霧溪百萬年來精雕細琢的壯觀成果。

錐麓古道 (65).jpg

大家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現場看真的超震撼!

錐麓古道 (66).jpg

回頭看走過的斷崖路

 

錐麓古道 (68).jpg

繼續前行,雖然飄著雨絲,但在斷崖上不准撐傘!

錐麓古道 (69).jpg

感謝老天!雖然天氣不好;但沒有濃霧擋住視線,才能欣賞如此壯麗山色!

錐麓古道 (70).jpg

走過驚險的錐麓大斷崖,到達昔日斷崖駐在所,大家在此休息用便當。

錐麓古道 (73).jpg

錐麓古道 (71).jpg

已到此行終點,必須原路折返。

錐麓古道 (72).jpg

 

錐麓古道 (74).jpg

在紅色繩子的後方,有座紀念碑,是紀念發生在1916年花蓮廳巡查班長持館代五郎被馘首事件而建立的紀念碑。

錐麓古道 (75).jpg

短暫休息後,開始回程!導覽解說老師說如果從慈母橋端來,大斷崖只走一次,我們可以欣賞美景兩次。

錐麓古道 (76).jpg

午後雲霧逼近山頭

錐麓古道 (77).jpg

路旁大石上堆疊好多石塊,是藏傳佛教祈福許願的瑪尼堆,只可添不可拿。

導覽解說老師還說也不可以將之弄亂或推落地上,否則對自身不利!

錐麓古道 (79).jpg

大老遠就一直聽到這隻猴王的低沈叫聲。

錐麓古道 (80).jpg

樹下冒出幾顆海桐生蛇菰,導覽解說老師說其生長期間只在11,12月,我們很幸運可以看到!

錐麓古道 (81).jpg

海桐生蛇菰,雌雄同株,圓形凸出者為雄花花苞,旁邊為雌花。

接著一路陡降,回到燕子口管制站,從仙境降回人間!

有山友說錐麓古道大斷崖,一生必去的景點,我終於完成了!感謝我的腳Y子!也感謝美華推出這麼優質的行程!

參考來源: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解說導覽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遊山玩水園地 的頭像
    遊山玩水園地

    遊山玩水園地

    遊山玩水園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