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包里大路,又稱魚路古道,在陽明山還沒開闢公路以前,金包里大路是往來金包里與台北士林之間的主要交通要道。
以下來說文解字一番:
1. 金包里大路:
金包里為金山舊地名,大路: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曾清查台灣道路,當時所謂的大路,是指有鋪列石塊的道路,小路屬於泥土路。因此雖稱金包里大路,實際上路面狹隘,車馬難以通行。
2. 魚路古道;昔日金山漁民挑著魚貨,利用金包里大路翻山越嶺來到台北士林販賣魚貨,因此金包里大路,又稱魚路古道。(走過來還要走回去,真是辛苦啊!)
3. 日人路:明治34年(1901),日本政府為運送砲管之軍事所需,依等高線開闢了順應地勢迂迴前進的日人路,又稱為砲管路。金包里大路沿途數次與日人路交會,成為今日交錯的步道網路。
跟著我弟和山友們來到擎天崗遊客中心,今日行程: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與日人路~上磺溪停車場。
其實這篇遊記庫存在電腦裡已2年(2018.3.7),現在才讓它重見天日。
濃霧中的擎天崗戶外解說教室
嶺頭喦土地公廟
今天山友們選擇走日人路,雖然路程繞的比較遠,不過可以避開金包里大路城門的百二崁陡降階梯。
台灣胡麻花開的像煙火般燦爛
山徑濕滑,走的戰戰兢兢!好幾次險些滑倒。
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沿途數次會與日人路交會,左上階梯是通往金包里大路城門的百二崁,聽說有120個很陡的階梯。
遠方冒著濃濃白煙之處即是大油坑,是早期重要的硫磺礦區,目前還未對外開放。附近留有駐守的營區遺跡。
想去就要鑽進比人還高如上圖下方的錯綜複雜的箭竹或牧草吧!不小心還會劃傷您的臉喔!
又一次兩路交會
俯瞰嶺腳庄聚落
小小土地公廟, 讓先人大大心安!
山豬豐厝地,主人是善於獵捕山豬的阿豐仔,當時大家都叫他山豬豐。
打石場遺址
1896年(明治29年)石門茶商許清顏出資修築許顏橋,其安山岩石石塊即是採自此處。
打石師傅會先將打鑿完成的石塊綁於木板上方,再鋪設圓木作為搬運的軌道。
步道沿溪而行,溪水清澈,夏日來肯定清涼又消暑!
打石場圖文說明
憨丙厝地遺址,已改建為打石場解說站。
溪流就在旁邊,水聲淙淙,走起來真舒暢!
來回花了將近1小時彎進去了一趟秘境,然後再回到上圖的溪邊,繼續往許顏橋前進。
許顏橋,剛才打石場的石塊就是一路推滾到這裡來造橋。
山友說右側步道可通到八煙,現在步道崩塌尚未條復完成,無法通行。我們改走左側下階梯。
步道蜿蜒
番坑瀑布
番坑溪
路邊石灶,是礦工利用樹枝,用來生火燒飯的爐灶。
台灣光復初期,此區曾開採白土礦,並利用陶管運輸,後來為了提升效能將此路段拓寬為12 呎(約3.7公尺)供車輛通行載運礦土,因此這裡又被稱為車埕。
再下階梯
再彎進來走一段頂中股水圳
原本水流緩和的水圳,自缺口傾瀉而下成水花四濺的小瀑布。
頂中股水圳石碑
自山壁沖下的瀑布真壯觀!
金包里大路的解說看板,可在此歇歇腿。
地標上標示從擎天崗到上磺溪停車場只有3.5公里,但山友們彎來繞去額外走了很多路,腳真的有點酸痛了!
不過也只有跟著登山隊的前輩們才能走的如此盡興!
上磺溪,溪中有硫磺,有些石頭都變紅了。
上磺溪停車場櫻花開的正美
陽金公路上,上磺溪橋站牌旁櫻花開的正當時,可以邊等皇家客運1717班車,一邊欣賞滿開的櫻花。
有心人士將落花排成雙心圖案,療癒人心!
上磺溪橋站牌對面即是上磺溪停車場入口,一旁有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石碑。
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與日人路,沿途人文史蹟豐富又景色秀麗,令人留連忘返,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