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喀羅國家步道(霞喀羅古道),橫跨新竹縣五峰鄉與尖石鄉,全長22公里。西起五峰鄉清泉部落石鹿登山口,東至尖石鄉秀巒村養老登山口。日治時期為了對付原住民修築警備道路,沿途設立多處駐在所及砲台,如今只剩白石駐在所較完整。爾後古道被開發為林務局第1條國家級步道。聽說每年12月楓紅時來霞喀羅古道賞楓的遊客絡繹不絕!已成為北部知名的賞楓景點。
早餐後,我們搭乘9人座小車離開尖石鄉石上湯屋渡假村,車行景坪後山產業道路來到霞喀羅國家步道(霞喀羅古道)養來登山口。
小車司機兼解說員說前山與後山的界線是魯壁山,前山氣候看新竹,後山看宜蘭 花蓮。
霞喀羅古道指標
我們自尖石鄉秀巒村養老登山出口22K處往五峰鄉清泉部落石鹿登山口入口方向走,所以里程數字會越來越小。
步道緩坡而上
濛濛細雨,國畫般美景!
養老步道口解說圖文
霞喀羅(Syakaro)為泰雅族語烏心石,因山區盛產此樹而得名。
養老(Yoro)泰雅族語原意是指穀倉的防鼠板
山徑平緩好走
經過一片小竹林
走到木橋處,左側高處傳來不知何種動物叫聲,前後無人,有點可怕!趕緊加快腳步追上同學。
土徑鋪滿落葉,猶如走在地毯上,柔軟舒服!
滿眼翠綠,舒暢!
森林底層長滿蕨類,也是美麗風景之一。
栗園附近一大段美麗竹林
穿梭在高大竹海中,令人心曠神怡!
宋朝蘇東坡名句:無竹令人俗。
雨後森林一片清新。
步道坍方,需小心通過。
到達17K馬鞍駐在所遺址,一旁立有解說牌。
已經走了5公里了,往白石吊橋還要走5公里,我們有部分勇咖同學繼續往白石吊橋邁進。
我和馮將軍及幾位同學,在此休息用午餐,不打算往前了。
上面是馬鞍駐在所遺址,上去看看。
駐在所已成一片供旅人休憩的空地。
馬鞍駐在所附近是一廣大面積的楓香造林地,秋冬時節楓紅美不勝收!
我有往前走了一小段,都是下坡路段,時間有限不敢再往前走。
可惜11月初還不是楓紅季節!只零星轉黃而己。
地上滿是落葉,天氣不夠冷,楓葉還未轉紅就已掉滿地了!
小車司機兼導覽員說不管我們走到那裡,午後1:00一定要回頭,所以我們吃完午餐後往回走。
木炭窯遺址
超大的一朵野菇,長的真美!像一把迷你傘。
花開燦爛的八角金盤
大樹凹洞中長出一朵雙層野菇,超像夾心餅乾。
太高了拍不到,只能拉近碰運氣,結果有點糊掉了!
秋天的山林色彩豐富多變,看起來像巒大花楸的樹林正在由黃轉紅。
回到養老登山口,養老~馬鞍來回走了10公里,走走拍拍約花4小時,輕鬆好行的健行路線,值得推薦!
新竹2日遊在此劃下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