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原名草山,日治時期獲選為台灣十二勝之一,日本人稱其為台灣的箱根。
1950年總統蔣中正為紀念明代學者王陽明,將草山改名為陽明山。1985年正式成立陽明山國家公園。
9:30 同學們集合於陽明山公車總站旁之郵局前,今天要來趟陽明山秘境之行。
櫻花盛開
位於郵局旁的草山防空洞1號出口
草山防空洞1號入口,僅供總統蔣中正使用。這個入口最安全隱密(的確如此,來了N次陽明山,竟然不知這裡有個防空洞入口),門最大,還有無障礙空間。
草山防空洞相傳於民國43年完成,螺旋鐘形設計,深入地底14公尺,有三個入口,是座具有防核功能之防空洞。
內部設施有螺旋梯和螺旋坡道 無障礙空間,有許多管線及通風管,還有電力設施 西式馬桶 古早手搖電話機及設計模型...等。
內有15個房間,是一座能容納600人的國家最高當局避難的大型防空洞掩體,地下三層,最底層1號房門外還懸掛有總統府字樣。
因為是個圓椎形設計掩體,所以最上層通道僅能容納1人通過,內有1台巨無霸馬達,通風還算良好,只是人多還是有點悶!
二號入口,供官員使用。
到此一遊見證
二號入口位置圖(大樹旁)
隱藏在樹叢中的草山防空洞通風口
隆起的部位盡頭是三號入口,為管理員和侍從使用。
本想跑過去看看,無奈前方狗兒一直狂吠,怕吵到居民而折返。
水池周圍水仙花盛開時,會更美!
花期已近尾聲,只剩零星櫻花展露枝頭。
沿著湖山路悠閒漫步,不久,即看到路旁大石頭上寫著橫看成嶺 側成峰字樣,原來這條步道即是橫嶺古道。
橫嶺古道是早期湖底居民下山通道,全長不到1公里,有兩個出入口:紅壇及湖山路登山口。
我們由湖山路登山口進入。
橫嶺古道沿途綠樹成蔭,涼爽好走,尤其後段竹林參天,宛如進入一線天。
很快的到達出口(紅壇)。
紅壇,又名天上廟,是橫嶺古道的起點。牆上門牌:紗帽路81號。
天上廟旁數株高聳入雲的楓香。
楓香姊妹樹
同學們坐在樹下談天說地
繼續沿著楓香姊妹樹旁道路往前直行。
左側指示牌上寫著中山北路七段(天母圓環),取右側步道下台階。
這條步道也是涼爽無比。
走沒幾分鐘即到達出口,原來這條步道稱為半嶺步道。
半嶺步道入口位於湖底路10~16號指示牌前。
沿著湖底路往上直行,欣賞著薄霧大屯山之美。
於觀園樓用完午餐後,繼續陽明山公園之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