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藍色公路水上巴士遊淡水河實在太棒了!不但能飽覽淡水河美麗景觀,也欣賞到鳥類在河上自由飛翔的美姿。船上更有專業導覽李清木老師,詳細講解淡水河之自然生態、整治成效、及所經過重要橋樑之歷史,是一趟水文知性之旅。
早上十點北投社大的同學們在大稻埕碼頭集合,準備搭乘藍色公路遊。碼頭邊唐山帆船裝置藝術。
唐山帆船與淡水河船運解說文
大稻埕碼頭景觀
今日所搭乘的藍色公路路線為大稻埕→忠孝 →華江。
開船後,導覽老師李清木為我們詳細解說淡水河之自然生態、整治成效、及所經過重要橋樑之歷史。
雖然今天的目的地的是華江人工濕地,不過先往下游方向行駛,前方橋樑為台北大橋,俗稱台北橋,台北市民權西路~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
台北橋的前身是清朝光緒年間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時所興建的 淡水木橋 (西元一八八九年)。
昔日是台北市對外的重要門戶,不管是人力或物資都須經過台北大橋才能進到大稻埕。
穿過中山高
重陽大橋,台北市士林區中正路~新北市三重區自強路。
兩個大H型的白色橋柱倒映淡水河中,看起來格外搶眼。
接著掉頭往上游方向行駛。
右側為迪化污水處理場
忠孝碼頭採用浮動式設計,可隨著淡水河位高低,自動調整與堤岸之間高度。
碼頭固定樁上頭有雁鴨造型之風速計裝置,船經過時風速計不停的旋轉,發出吵雜聲響,宛如一群雁鴨飛翔似的,主要是呼應華江雁鴨保護區主題。
前方為Y型橋墩的忠孝大橋,台北市忠孝西路~新北市三重區三民路。
中興大橋,台北市成都路底~新北市三重區三重路底。是台灣第一座用預力混凝方法建築的大橋。
新北大橋,為連接新北市三重區二重疏洪道兩岸的橋樑。中間缺口為二重疏洪道。
台64線快速道路
淡水河流域包括大漢溪 新店溪和基隆河。
右上為大漢溪,左上為新店溪。
大漢溪為淡水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新竹縣尖石鄉品田山,流經新竹 桃園 新北市,在板橋江子翠與新店溪匯合成為淡水河。
今天的目的地是華江人工濕地,所以水上巴士往華江橋下的新店溪前進。
通過華江橋,抵達華江碼頭。
幾隻小白鷺在河上自在的飛翔。
前方三座橋樑依序為萬板大橋(原西藏大橋),華翠大橋及光復大橋。
下船後,往大漢溪右岸自行車道行進。
夜鷺在江邊伺機而動
在華江自行車租借站集合
本來行程預定在大漢溪濕地生態廊道服務中心報到,辦理租用自行車,瀏覽大漢溪河濱自然美景,很可惜星期一未開放,只好全程徒步了。
因人數眾多,有2位導覽老師為我們沿途解說。出發!欣賞華江人工濕地去,
一大片波斯菊,盛開時肯定超美!
大漢溪河岸景觀
為了淨化都市的污水,讓處理後乾淨的水重新回到河流,增加河川水量,恢復自然生態,會利用人工方式在流經都市的河流旁建造濕地,以最接近自然的方法來恢復生態環境。
草地上彷彿覆上一層小白雪。
原來是白花三葉草盛開。仔細看那葉子,真的只有三片葉子耶!
這裡很安靜,感覺很舒暢。
蘆葦大軍好似要將濕地吞噬似的。
原來是羊蹄甲,感覺上好像是嫁接上去的。
濕地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森林 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
華江人工濕地解說文。
濕地含有大量的水,具有強大的沈積和淨化能力。
流水進入濕地後,各種物質隨水流緩慢而沈積,成為濕地植物的養分,其中的有毒物質也會被植物與微生物迅速分解。
很像毛毛蟲的荸薺
要和濕地說再見了,幫師生們來張大合照。
在堤外道路發現苦楝花盛開
往大漢橋方向行走
走上大漢橋,下階梯後往民生路直行。
再走了快半個鐘頭到達了捷運新埔站,結束了這趟收獲滿滿的知性之旅。
資料來源:導覽老師及大漢溪濕地生態廊道摺頁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