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感傷的心情走出新生訓導處,來到另一個黑獄「綠洲山莊」(1972~1987)。
1972年春,國民政府在新生訓導處西側建造高牆式監獄「綠洲山莊」,將台東泰源監獄和各地軍事監獄的政治犯遷來,集中監禁。直到1987年解除戒嚴,平民不再受軍法管轄為止。
進入綠色山莊,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地上:審判前無罪,這幾個字在當時政治氛圍,實在是種諷刺!
綠洲山莊內四周築起高牆,政治受難者插翅難飛。
其實一個小小的綠島,四面環海,實在很難逃離的!
以前從高處俯瞰八卦樓狀似八卦,綠島人稱它為八卦樓,是監禁政治受難者的牢房.現在樣貌是1997年改造翻修過,已不復原貌了。
這裡曾關過政治人物施明德、王幸男及名作家柏楊先生等...。
透過玻璃觀看政治受難者坐牢生活情形
小小的牢房擠滿了政治受難者
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自1947年爆發228事件後,接著白色恐怖時代來臨(肅清匪諜為名),對社會領袖、知識青年、異議份子,一律寧可錯殺,絕不錯放。其間殃及無辜、公報私仇,釀成無數冤、錯、假案。人人驚恐,深怕半夜被帶走,而噤若寒蟬!
詩人「杜潘芳格」的詩〈聲音〉(1967)描寫這種情境:
不知何時,
唯有自己能諦聽的細微聲音,
那聲音牢固地,上鎖了。
從那時起
語言失去了出口。
本文資料來源: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簡介
綠島風景如畫,海水湛藍;卻長期蒙受「黑獄」的污名!
慶幸的是,今天綠島已沒有政治受難者了,成為一渡假樂園,人們可以享受民主,自由自在的在島上悠遊。
結束綠島行程,回到了南寮漁港。
在海關處提領昨日在澎坊免稅商店所買的商品後,搭上客輪,回到了台東富崗漁港,一路北上回到溫暖的家。
三天兩夜花東綠島之旅劃上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