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瓦拉米步道,位於花蓮縣卓溪鄉,是日治時期日人為管理山區的布農族並汲取山林自然資源及聯絡東西部交通,於1919年~1921年闢建八通關越嶺道。東起花蓮玉里,經中央山脈主脊大水窟,西側可達南投信義,全長125公里。步道東段主線全長82.145公里,沿途吊橋 、 瀑布及壯麗山色,美不勝收!(參考來源:解說立牌)
瓦拉米步道入口在台30線道路的終點處,停車場旁立有八通關越嶺道路關鑿紀念碑。
台30線通車路段終點,前面就是瓦拉米步道入口。
東段登山口解說立牌
幾年前才進入10分鐘就回頭了,今天總算能圓夢,超開心!
步道剛開始算是很好走的碎石子路徑
瓦拉米步道是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一部分,全長約14公里。
山風駐在所遺址,因駐在所西北側為寬廣的溪谷,經常有強勁的山谷風吹來,故名 「山風」 。
駐在所建於1920年,於1944年撤廢。
上階梯走山風一號吊橋
橫跨拉庫拉庫溪的山風一號吊橋
走上山風一號吊橋,欣賞壯麗山色!
探頭往吊橋下看,溪谷好深啊!雖然沒有懼高症;但還是會有點怕怕!
步道沿著拉庫拉庫溪谷而上,沿途有多座小橋。
出現大片山壁
右側階梯下去可至觀瀑平台欣賞壯覯的山風瀑布。我們暫時不下去,等回程有時間再說。
如果將瓦拉米步道分成前段、中段、後段,那麼步道口~山風瀑布,算是較好走的前段,如果不想再往前走,就可回頭。
過了至觀瀑平台指示牌,步道不再平坦,要隨時注意腳下!
山風二號吊橋(山風吊橋),是日治時代(1930年)所改建的水泥造橋門。
也是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現存唯一的一座鋼筋水泥造的舊鐵線橋。
站在吊橋上可見左側瀑布傾瀉而下
導覽解說員說靠山壁的步道是當初炸山壁而成的崎嶇不平樣貌
又一座小橋
岩石上小水滴不停滴下,步道濕滑。
右下是深不可測的溪谷,靠山壁步步為營。
眺望雄偉山色
已經走了4公里了,加油!
左邊步道上去再左轉一個陡上石砌階梯就到佳心駐在所遺址。山風瀑布~佳心駐在所為中段。
右側步道直走往瓦拉米山屋
佳心駐在所~瓦拉米山屋為後段,還要走9.1KM。聽說過了瓦拉米山屋步道就非常難走了!要走完全程需要8天時間。
即使只走到瓦拉米山屋,想當日來回就得走28公里,除非是登山專家,否則很難一日來回。所以很多山友會在山屋住宿一晚,隔天再回程。
想去瓦拉米山屋需要辦理入園證明及入山證明。
自右邊陡上石砌階梯上來,是日治時代的佳心駐在所遺址。
自步道入口到佳心駐在所為4.9K,海拔高度820公尺。
目前為佳心平台,設有涼亭、洗手台、廁所、氣象站、露營平台等。
回程時導覽解說員說要先帶我們繞去看看布農族石板家屋。
往布農族石板家屋一路陡下
想到回程變成陡上,先問導覽解說員說要走多遠?還好來回只要500多公尺。
山徑旁遺留空酒瓶,解說員說那是日治時代留下來的。
布農族佳心舊部落,於1933~1934年遭日本政府強制移往山下居住。
Istasipal重建後的家屋,現在裡面沒有住戶,可以進入裡面參觀,不過我沒進去。
布農族是父系家庭,相信舊部落遺跡是保有先人精神的神聖場域。
屋頂以石板建造,看起來薄薄一片的石板,重量至少都有9公斤以上!
家屋前視野超讚!
山徑旁長了好多煙葉
離開石板家屋,回到步道繼續往登山口前進。
步道旁這棵大樹上滿是白色花紋,本來以為是動物或是人類的傑作,結果解說員說是一種<strong>真菌</strong>所造成的。真的是大開眼界了!
回程還有時間,解說員讓我們下去觀瀑平台看看山風瀑布。
因疫情關係4,5個月沒出門,老實說已經走到快鐵腿,而且又是陡下階梯,等一下還要原路爬上來,有點猶豫是否要下去!
解說員說來回約300公尺而己,可以下去看看!好吧!拼了!
果然很快的就看到觀瀑平台和山風瀑布
早上在山風二號吊橋看到左邊瀑布水流沖下至右邊斷崖,觀瀑平台上看到的就是右邊斷崖傾瀉而下的瀑布。
連續自山壁上傾瀉而下的山風瀑布,真的好壯觀!與西段的雲龍瀑布齊名。
幾年前自東埔走八通關越嶺道西段,只到父子斷崖就因步道損毀而放棄。
聽說現在已經可以通到雲龍瀑布了,希望改天可以再去走走!
山風瀑布還是一路沿著岩石奔騰而下,真的是超級長的瀑布!
欣賞了山風瀑布,再舉步維艱的爬上陡坡回到步道,繼續往登山口前進!
回到早上來的山風一號吊橋,從這頭眺望景色依然秀麗!
吊橋下層層的雪白瀑布,真的好美!
午後3:00回到登山口,走了將近11公里,扣除中午休息約50分鐘,總共花了5個半小時。
停車場旁有看到單日行駛的站牌,阿慧說1天1個班次,早上來,下午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