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後,離開武威皇家國際酒店,到達武威市雷台漢墓景區。
武威市,位於甘肅省中部,古稱涼州,是河西四郡之一。
漢武帝元狩二年(西元前121年),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帶領萬騎從隴西出發,打敗了匈奴,使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版圖。
漢武帝先後設立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邵、敦煌郡,為彰顯西漢王朝的軍威和武功到達河西,將原匈奴休屠王領域命名為「武威」 。
河西走廊,介於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的狹長平原,因其位於黃河以西而得名。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東西長約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歷史名城。絲綢之路就是經由河西走廊而通往中亞、西亞、一直到歐洲,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條黃金通道。
自正門進入,就是「馬踏飛燕」主題雕塑廣場。
高大的石柱上就是放大比例的馬踏飛燕青銅雕塑。
雷台漢墓聞名天下的原因是這裡出土了中國旅遊標誌物-也是甘蕭省博物館著名的鎮館之寶「銅奔馬-馬踏飛燕」。
馬兒飛奔,三足已騰空,後蹄踏在飛燕背上,飛燕驚訝地回頭張望,比喻馬兒跑得飛快!
馬匹在古代戰場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地陪說以前中原的馬兒個子較小,馬術也無法與西域草原民族抗衡。漢武帝時向西域購買優良種馬,向匈奴學習先進的馬術,訓練出一批強大騎兵,加上驍勇善戰的將領,所以能打敗匈奴。
繼續走往漢墓
雷台漢墓中和「馬踏飛燕」同時出土的銅車馬儀仗隊
原比例放大的銅車馬儀仗隊中,最前面領軍的就是「馬踏飛燕」。
雷台漢墓土台上方建有道家寺廟
通過右側拱門即是雷台漢墓遺址區
雷台漢墓土台
雷台一號漢墓,墓主是漢朝時的一方守將-張將軍。
1969年9月當地農民在此挖防空洞時,意外地發現了一號漢墓,出土了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等231件珍貴文物。
遊客可以進入幕內參觀;但地陪說最好不要在墓內拍照,萬一拍到什麼東西,心裡會不舒服!
墓內詳情請看以下簡介說明:
參觀了雷台一號漢墓,來去參觀雷台觀。
爬上一段長階梯
雷台觀
廟前這棵槐樹是國家保護的樹木,牌子上寫著國槐,周圍建有柵欄保護,柵欄上滿滿的紅條子,上面都是遊客或信徒祈福的字句。
雷祖殿,應該是我們稱的雷公殿吧!
走往正門途中,地上有霍去病圖像及解說文
地陪說我們現在所謂的冠軍,就是由此而來。
離開雷台漢墓
下一站來到鳩摩羅什寺,光看寺門就覺得富麗堂皇!
鳩摩羅什寺,已有1,600年歷史,是古代著名的西域高僧-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法師初入內地弘揚佛法之處。
地址: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共和街。
鳩摩羅什寺是研究五涼文化的珍貴遺存,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武威的一大奇觀。
羅什塔院牌樓正門
牌樓背面
羅什塔院廣場
羅什寶塔,是為紀念鳩摩羅什法師而修建。請看簡介:
羅什法師紀念堂,鳩摩羅什法師是佛經翻譯家的始祖,西元344年,出生於西域龜茲國(新疆疏勒、庫車一帶)。
翻譯的佛經較出名的有:《金剛經》、 《法華經》、 《阿彌陀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PS:中國四大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法師、真諦法師、玄奘法師、不空。
古人曾經盛讚鳩摩羅什寺是「由來僧寶搖籃地」,因「弘法利生集英」而「天下名」。
參觀完了鳩摩羅什寺,繼續往張掖出發!
待續